冯正霖副部长在全国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9年8月19日)

同志们:

  部党组高度重视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2007年部召开了全国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工作会议,李盛霖部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在行业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开局良好、进展顺利。2008年印发了《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工作中长期规划纲要》,今年又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次会议专题座谈研究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充分说明在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新形势下,实现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昨天上午,何捷同志代表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讲得很全面,特别是对下一阶段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很有指导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地区、各单位认真落实。下面,结合昨天和今天上午大家讨论情况,就建立和实施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的有关问题,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从这项工作开始,我们就始终在谈职业资格的认识问题,实际上这也说明这项工作对我们交通运输部门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所以,开展职业资格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职业资格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依法管理从业人员,规范从业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水平,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制度设计。在现代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这项制度已成为政府开发人力资源、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市场诚信体系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次会议发给各位代表的《职业资格研究动态(2006~2008)》和《国外道路运输职业资格选编》两份材料,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主要发达国家建立和实施职业资格制度的过程、标准、方法和内容,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阅读。

  1993年10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在2007年全国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从三个方面对建立和实施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了深刻分析。他指出,建立和实施职业资格制度,是交通行业转变对从业人员管理方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交通行业与国际接轨,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是交通行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监管,做好“三个服务”的迫切需要。李盛霖部长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做好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提高对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道路运输业快速、科学、安全、协调发展的思想基础。我想在李盛霖部长阐述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再强调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提高思想认识。

  第一,做好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是发挥道路运输比较优势的需要。

  发挥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推进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转变道路运输发展方式,实现向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型,提高道路运输业的竞争力,与其他运输方式优势互补、相互衔接,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国务院组建交通运输部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个行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又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最终取决于职业技能的培训和科学评定。近年来,我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稳步提高,全国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件的人员已达1800多万,其中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接近1400万,道路危险货物驾驶、押运、装卸管理人员超过68万,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超过152万,机动车驾驶培训人员超过37万。应该讲,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从业队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素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也关系到道路运输行业的竞争力。

  当前,道路运输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物流技术开始得到普遍应用,车辆装备技术日益高科技化,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和工作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根据道路运输行业不同职业岗位的不同特点,统筹职业资格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从业人员学识、技术、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从业人员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找到与其专业技能相匹配的工作,增强岗位的适应性;企业可以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类别,招聘相应的专业人才。通过深入开展职业资格工作,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确保全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都能得到充足的、合格的人力资源保障。这对于发挥道路运输行业比较优势,提高道路运输行业竞争力、增强做好“三个服务”的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做好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是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市场监管的需要。
 
  我国道路运输市场是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包括客货运输、出租汽车、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汽车租赁、物流服务、运输站场等领域,从业人员最为广泛。到去年底,如果不包括新纳入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各类道路运输经营业户达611.6万户,从业人员达2115万余人。高度开放的市场,广泛吸引了社会资金,扩大了社会就业,搞活了城乡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市场竞争无序、增长方式粗放、运输结构不尽合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道路运输的旺盛需求,使我们的工作重心放在了路、车、站场、车辆装备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关注了规模的扩张和发展的速度,但是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规范管理缺乏严格要求,缺乏监管手段。这种发展方式,使得道路运输业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从事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同志反映,在道路运输行业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市场主体“小、散、弱”,从业人员素质没有明确要求,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感到行业管理工作很难做好。在我们过去的管理中,大家经常强调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但这样一支队伍怎样建立,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很好的抓手。我们有政治制度和工作体制的优势,但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平台,有些工作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高、职业道德规范问题。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职业资格制度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职业资格的管理来强化对人的管理,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强化对事的管理。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经营性客货运输驾驶员的准入管理,使进入营运市场的驾驶员具备与其职业相适应的基本技能;通过继续教育,使营运驾驶员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提高。通过信誉考核、“黑名单”制度和注册管理,淘汰技能不高、服务不佳的驾驶员。职业资格制度是一个体系,包含的考试制度、注册管理(登记服务)制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从业管理制度等,可以从多方面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从而达到做好行业监管的目的。可以说,建立和实施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抓住“人的管理”这个核心,也就抓住了行业监管的“牛鼻子”,不仅丰富了监管手段,也可以提高行业监管的有效性。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切实转变工作理念,从过去重视“物”的建设管理,转变到重视对从业人员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上来,不断提高 “软”实力。大力开展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通过职业资格制度这个抓手,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构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第三,做好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是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发展的需要。

  安全生产是运输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部门通过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组织实施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开展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综合整治活动,集中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实施公路安保工程等综合措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保持了稳中趋好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在安全生产问题上时刻不敢掉以轻心。部每年都对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通报,从最近三年事故原因看,因驾驶员操作不当、疲劳驾驶、违法装载、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尽管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占事故原因的70%以上。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就是一脚油门、一把方向盘的问题,但这一脚油门、一把方向盘,反映出的恰恰是其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意识。所以,在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人、车、路、环境”等诸要素中,从业人员仍是关键因素。

  从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机动车拥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迅速增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始终面临较大压力。根据公安部门统计,到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76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6962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达到1.88亿人,其中汽车驾驶员接近1.3亿人。应该讲现在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主要是私家车数量的增长,私家车数量急剧增长势必引发公众对机动车检测维修行业的高度关注。从眼下看,机动车检测维修质量低劣等行为常常被投诉和曝光。从长远看,由于机动车检测维修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位有车者的安全出行,这一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所以说,机动车辆和驾驶人员的快速增加,为道路运输行业特别是机动车检测维修企业和驾驶员培训学校等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也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能不能为社会提供高标准的检测维修服务,能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驾驶员,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道路运输行业监管的新课题。

  根据国家对职业资格制度的设置要求,对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特定职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设置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驾驶培训教练员、机动车检测维修技术人员、营运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等几类从业人员,都与交通安全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些人员的素质高低,以及对他们的管理是不是到位,不仅直接影响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对预防和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也具有重大影响。尽快建立和实施涉及公共安全的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发挥职业资格制度对从业人员的自律作用和监管作用,是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源头措施,有利于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

  总之,建立和实施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是加强现阶段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发挥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做好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力度,推动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二、职业资格制度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

  座谈会上,有的同志反映道路运输领域已经有了从业资格,没有必要再搞职业资格。这说明大家对职业资格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有一个学习和认识的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考试制度、注册管理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从业管理制度等在内的科学体系。考试制度主要解决职业门槛问题;注册制度主要解决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问题,实现了动态管理;继续教育制度主要解决从业人员知识更新问题;从业管理制度主要解决从业人员从业管理问题。每一种制度的功能是不同的,只有职业资格制度体系健全了,职业资格制度才能与有关制度相衔接,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回顾职业资格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就可以了解从业资格与职业资格的关系。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过探索试验逐步建立的,并将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地成熟完善。我国的职业资格工作最早是分属国家人事部、劳动部两个部门管理,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划分标准。原人事部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工作,会同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建立的主要是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原劳动部门负责技能型人员职业资格工作,把职业划分为行业特有职业和社会通用职业,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制度统称为职业资格制度。为了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型人员职业资格的种类划分,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将职业资格划分为行政许可类和非行政许可类。行政许可类的职业资格也叫做职业准入类的职业资格,非行政许可类的职业资格也叫做能力水平评价类的职业资格。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职业资格就是以往从业资格的规范表述。

  从全国看,建设、司法、会计领域的职业资格工作做得比较好。特别是会计领域职业资格制度比较完备。首先要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才能进入这个行业;要取得初、中级职称,必须参加考试取得相应会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要组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进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必须通过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这些值得交通运输行业学习和借鉴。

  从严格意义上讲,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是从2003年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成立正式开始的,起步晚了10年,有些工作相对滞后一些。但起步晚并不意味着起点低,交通运输行业在借鉴了经济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行业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抓住了一些关键环节,在一些关键领域建立了职业资格制度,得到了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充分肯定。起步晚、起点高、进展快,这是我们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特点。在此之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作已经启动,只是不够明确、不够规范。上世纪90年代,部从强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着眼,建立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上岗证制度,这是从业资格制度的雏形。1999年实施经营性客货运输驾驶员准驾证制度,2001年调整为从业资格制度。2006年制定出台《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将道路运输6类职业从业人员纳入从业资格管理范畴,建立了从业资格考试制度。

  总体上看,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还有一个加快推进的过程。应当说,以建立考试制度为重点,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开了局。但仅有考试制度是不够的,我们要在原有从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健全从业资格注册管理、继续教育等配套制度,形成完善的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体系。

  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除了完善已有的资格制度外,还要新建其他职业资格制度。何捷同志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在道路运输行业,我们规划建立10项职业资格制度,这10项职业资格制度在《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讲的比较清楚,包括5项已建的资格制度,还有5项制度是需要新建的。

  需要说明的是,出租车驾驶员,城市公共汽车、电车驾驶员,轨道交通车辆驾驶员,是关系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职业。对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管理职能是本轮政府机构改革时,纳入道路运输管理范畴的。一方面,要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出租车管理的立法进程,将职业准入和注册管理纳入立法内容,为建立职业准入类职业资格制度、实施注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要抓紧调查研究,做好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的前期工作,确保法规出台后,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工作及时跟进。200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中,已经设定了“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核发”的行政许可。我们在加快推进《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的同时,根据国务院决定,要抓紧建立出租车驾驶员职业资格制度。

  今年以来,出租车稳定问题比较突出,连续有14个城市相继出现了罢运事件,不管规模大小,其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国务院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出租车问题,要求交通运输部尽快拿出规范发展出租车行业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汇报的时候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先稳定,后规范,再提高。先稳定,这个阶段不能太长,要尽快转移到后规范的轨道上来。我觉得规范至少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出租车驾驶员职业资格制度。对出租车驾驶员建立职业资格制度,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没有哪个经济发达国家对出租车驾驶员没有任何门槛。在英国,申请人一般需要2~4年的时间才能取得全伦敦经营普通出租车驾驶员资格,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取得郊区经营普通出租车驾驶员资格。日本必须连续3年以上以驾驶出租汽车为业,才能申请成为个体出租汽车驾驶员。我们对出租车驾驶员推行的职业资格制度,就是要综合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管理这支队伍,对已经进入出租车行业的,要通过注册管理、继续教育的方式,淘汰一批不具备出租车职业道德和驾驶技能要求的驾驶员。要让出租车驾驶员的从业行为成为能否继续留在这个行业从业的依据。注册管理要有几条硬杠杠,一是乘客投诉。甩客也好,绕路也好,只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查实,都应记录在案。二是违章记录。出租车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应该予以考虑。三是车况。年检年审的时候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等等。这样一来,出租车驾驶员能不能继续在这个行业从业,实际上是由出租车驾驶员自己的行为决定的。如果这些指标都不合格,就必须到规定的机构接受规定学时、规定内容的培训,才能参加再注册,进而再次从业。

  二要优化出租车运行组织。提高出租车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效能,要靠科技手段,要靠科学的运行组织。最近我在天津考察得到一个很好的启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公布了统一的出租车电话,大部分出租车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调度中心接到旅客的电话后,调度出租车到指定地点提供运输服务。调度中心对出租车的服务也是跟踪的,受到了乘客和出租车驾驶员双方面的欢迎。

  三、关于职业资格制度与有关制度的衔接问题

  建立和实施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涉及立法、行业管理、职业教育培训和劳动人事管理等诸多领域。实施好每一项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需要与有关制度紧密衔接。

  第一,要积极推进职业资格制度与道路运输业务管理制度相衔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后,要把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纳入道路运输企业开业条件、企业规模等级评定、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等内容,严格执行《道路运输条例》和配套规章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的要求,不符合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要求的,不得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目前,在建设领域这个方面做得比较好,无论是勘察设计、施工还是监理,企业资质都是和从业人员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状况挂钩的。因为你的职工队伍的素质,决定了你这个单位能做什么样的事情。要把职业资格制度引入到道路运输企业的开业条件中去,特别是机动车检测维修企业和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等的开业审批,如果没有对从业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要求,不把职业资格作为通过经营许可的必备条件,就不可能提高这些企业的服务质量,就不可能取得社会的公信力。要对从业人员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具备服务实力的机动车检测维修企业,实行统一标识,规范检测维修行为,打造公信力,让公众放心到有这种标识的企业来检测和维修车辆。要进一步明确道路运输企业资质等级与持证人员的数量关系。在制定道路运输企业等级标准、汽车客货运站场服务质量等级标准、文明客运站和文明货运站创建标准时,要把从业人员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作为重要指标,引导、鼓励道路运输企业不断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普及率。同时,通过职业资格制度的推行,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诚信度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要积极推进职业资格制度与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制度相衔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执行职业资格制度有关规定的执法检查,进一步强化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等职业准入类从业资格的执法管理,将从业人员是否持有从业资格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是否按期注册作为执法监管的重要内容;对机动车驾驶培训、机动车维修等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持证情况,进行动态检查,确保相应岗位持证人员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第三,要积极推进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教育制度相衔接。职业资格制度引领职业教育,是发达国家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理念。要积极引导交通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道路运输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及时修订教学大纲,改进培养方式和方法,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 “双证书”制度,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出更多适应道路运输行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第四,要积极推进职业资格制度与劳动人事制度相衔接。引导道路运输企事业单位自觉执行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准入规定,将职业资格与员工招聘挂钩,将员工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与其薪酬、奖励挂钩,发挥职业资格制度在员工培训、继续教育和劳动、人事方面的引导激励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员工强化职业意识,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和水平。

  四、关于做好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问题

  道路运输业涉及门类繁多,专业复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准入类和能力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制度体系,还需要做大量的认真细致的工作,以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分类,规范实施。部制定了《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次会议上大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希望同志们进一步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报给部评价中心,以便及时修改印发。就近期而言,在何捷同志报告中提出的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关系道路运输诚信体系建设、保证机动车维修服务质量的危险货物运输、长途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和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建设。这四项制度,都是示范性强、影响面广的领域,都有比较好的基础。危险货物运输法律法规依据很充分,安全相关度又非常高。长途客运事故频发,并且都是重大问题,现在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GPS监控、要求驾驶员定期休息,但确实有这么一批驾驶员不遵章守纪,确实有这么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效益鼓励驾驶员违规运行,我们要建立长途客运驾驶员职业资格制度,就是要限制这些不法行为,避免这些危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现象发生,建立这种监督机制,把住这个关口。出租车驾驶员建立职业资格制度问题,前面讲得比较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我们建立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就是要在社会上树立一种公信力,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监管的,经过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检修过的车辆是可靠的,从而提高机动车检测维修企业的公信力,提升全社会对机动车检测维修行业的认可度。建立这四项制度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资格制度体系,必须把好考试评价关、教育培训关、注册登记关、证书管理关。

  第一,要把好考试评价关。

  做好考试评价工作,既需要有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又需要有严密的组织保障。

  一是抓好考试评价技术保障工作。考试评价机构要加强对考试评价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工作,针对道路运输职业的不同特性,不断更新考试评价手段,提高道路运输职业资格考试评价工作的技术含量。

  二是加强考试命题管理工作。既要重视命题工作的过程管理,又要重视对考生成绩的分析、评价工作,总结命题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命题质量和水平,确保职业资格考试评价结果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学识、技术和能力水平。

  三是抓好考试组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考试管理规章制度,从制度上规范考试组织管理工作程序,加强考评员、质量督导员队伍建设管理,积极推进考评员、质量督导员队伍职业化。

  第二,要把好教育培训关。

  职业资格的考试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规范道路运输职业资格的考试培训行为,重点规范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等关键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确保培训质量达到职业标准的要求。完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体系,开发继续教育资源,抓好继续教育质量监督,把从业人员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内容,作为职业资格证书注册或登记的重要依据,确保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

  第三,要把好注册登记关。

  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注册登记管理,是对从业人员实现动态管理的保障。要认真做好道路运输职业资格证书的注册登记管理工作,抓紧制定准入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注册管理办法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证书的登记管理办法,严格注册登记对从业人员定期继续教育和从业诚信考核的规定,畅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进出机制,确保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第四,要把好证书管理关。

  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资格考试评价结果的凭证,也是广大从业人员从业时受到法律保护的有效证件,必须严格管理。在证书的管理上,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全国联网的证件管理和查询系统,为对从业人员动态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五、关于健全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

  应该讲,这是一个探索性的问题,因为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起步时间还不长,还有一个过程。韩国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从探索起步到基本成熟,大概用了20年的时间,现在进入了一个完善的阶段。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资格工作起步晚、起点高、进展快,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确立了“统筹规划、归口管理、分工协作”的工作原则,建立了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办公室归口管理、业务部门指导监督、专门机构具体承办的工作机制。

  道路运输司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业务主管司局,是道路运输职业资格注册和从业人员从业管理的主体,根据行业管理需求,提出职业资格制度建设计划,并对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督。部评价中心是职业资格工作的综合性承办机构,既承担公路领域的,也承担水运领域的;既承担建设领域的,也承担运输领域的职业资格相关工作。就道路运输领域而言,评价中心是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承办机构,根据道路运输司的要求,承担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实施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

  地方交通运输系统职业资格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近几年初步也形成了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人事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参与、专业局或专门机构承办的工作格局。因为职业资格工作还在探索起步阶段,考虑到各地情况不同,现在也不宜作统一的硬性要求,但这项工作定位要准确,要明确归口部门和承办机构。各省(区、市)厅(局、委)成立的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是各地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领导机构,要切实担负起本地区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领导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职业资格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对职业资格考试评价、继续教育、注册管理等工作进行指导。

  有些职业资格工作推进较快的省厅,已经成立了职业资格专门机构,承担职业资格制度实施的具体工作。这些地方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总结经验、统筹协调,理顺职业资格专门机构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关系,发挥好两个积极性,理顺主管和主办的关系,共同推进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一定要加强对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组织领导,特别是在当前要加大对危险货物运输、长途客运、出租车驾驶员和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等四个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力度,打开局面,创造示范领域。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把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顺利开展。

  同志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在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将日趋多样化、个性化、机动化、快速化和依托经济中心城市的网络化,对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也不断有新的要求。满足新需求,追求新目标,要靠高技能的人才,要不断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这正是建立和完善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的意义所在。这次会议已经明确了当前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关键是狠抓落实、工作到位。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业资格工作机构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高践行“三个服务” 的能力和水平,开创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工作新局面,全面提升道路运输业快速、科学、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谢谢大家!